校企合作是职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阅读0人次
信息详情
校企合作实际上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由学校和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教育模式。随着职业教育的大众化,行业企业参与和配合发展职业教育,将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职业学校探求的必经之路,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下面就校企合作谈几点本人的一些浅显的认识。
一、加强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严重脱离,使得各类毕业生就业很难,企业想招到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人才也很不容易。我们国家培养的学生大多比较重视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但实践能力
强的技术型人才却并不是很多。很多学生在毕业后,空有理论但是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去操作。然而,目前社会需要的是大批能够将科技理论成果转化为物质产品和实现生产的服务型、技术型人才。要解决这些矛盾,就需要我们职业学校肩负起培养技术型人才的责任,按照企业所需的人才进行人才的培养,即校企合作办学。教学同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职业学校就可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企合作的模式探索
学校与企业合作,应发挥专业师资和设备优势,积极为企业服务。一方面是为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是为企业系统技术服务。相对应的,企业解决我们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随着学校的发展,学生实训设备越来越完善,让这些设施设备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最好的办法就是走产教结合、工学一体的路子。可以按照市场的需要,结合各个特色专业的建设,自筹资金,注册建立自己的工厂,以实体推动专业的建设,以专业建设促进实体的发展,让学生的作品变为产品,探索出产教结合的新路子。学生在实训工厂里的技能训练过程,既是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又是生产产品、创造价值的过程,实现了课堂与工厂、学生与学徒的零距离接触,进而实现了学校“办工厂化职校”的办学
三、关于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
虽然校企合作有许多好处,但我国的校企合作历史不长,模式落后,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少部分职业学校打着“订单式培养,入学等于就业”的旗号,只求数量不重质量,学生就业后,才发现用人单位存在工作环境差、工资发放不及时等问题,给学校及学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在针对企业实行“因企施教”方面,虽然学校针对企业实行相应的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法,但是这也意味着学生过早确定了就业方向和岗位,一旦就业形势走向与预期不同,毕业生就变得比较被动。再者,校企合作处于自由化状态,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企业难以承受学生顶岗实习的安全风险,其中最重要的是实习生的安全问题,由此引发的相关的责任认定问题,使企业对校企合作望而却步。
开展校企合作必须以人为本,切实为提高人才质量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并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估,确认其办学资质。此外还需要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政策,为明确职业院校、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职责,预防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保护企业商业秘密,进一步开展校企联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促进校企合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实施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职业学校应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对接市场,主动联系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在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实施产教结合,增强专业的社会适应性。只有校企双方互帮互助,才有可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强技能的人才,校企合作之路才更具社会意义和价值。